《乘法分配律》(四年级)执教:贲友林、B>t课前:师:和我一起上数学课这是第几次?生:第二次。师:第二次,上半年上过一次,今天是第二次。如果你对这个会场还感到好奇的话,那你现在继续看这个会场;如果你觉得我太熟悉这个地方,不需要再看,那你静下来休息,我先和老师们作个交流,可以吗?交流:各位老师,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现代与经典》,昨天下午,我收到张齐华发给我的一个短信,说:“贲友林啊,你同构款啊?”为什么说这句话呢?因为前几天我刚和他同构了一节课,今天又和刘松一起来上一节相同课题的课。我不知道他是表扬我还是批评我,所以我晚上就打了一个电话给他,我说:“齐华,我明天的课题改了,是《24 时记时法》。”今天一个老师告诉我,齐华真的相信了。因为他知道我的课题可能会发生变化,有句广告语说:“一切兼有可能。”我想说的是:今天这课题变不了,因为今天我将和我自己的班一起上一节随进度的课,或者说是把随堂课搬到了东南这儿。这个内容是在前面这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排节目的时候最后确定今天就上这节课。我想同课异构我们表达的是不同老师在课堂上表达不同的想法,我们不是求同,而是求异,我们在求异的过程中打开你的思维,其实这节课可以这样上,还可以不这样上。今年上半年,我已经和我们四(6)班的同学,当是还是三(6)班,一起在这儿上了一节课,不知道在场的有没有老师当时听过那节课?如果你听过的话,那你把曾经听过的那节课和今天的这节课作个比较,看看课堂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没有听过那节课,那把今天的课堂和你预想中的课堂你作一个比较,你看看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想跟大家说的是:四年前,我们在闫校长的带领下,展开对学教方式改变的一个实验。四年来,我们一直在课堂上探索,我们把我们的想法用我们的课堂实践来表达出来,当然,探索就意味着多种可能。我不知道今天的课会是什么样,因为这是一节没有试教的公开课,我无法试教,对他们来说,学习今天这个内容就这么一次。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实验还仅仅是开始,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不管你信还是不信,他们就是这样在学习;不管你说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依然在探索。探索的过程中需要你鼓掌的声音,需要你质疑的声音,需要你批判的声音,更需要你建设的声音。那在这节课之前呢,我们学生已经做了一个研究,请注意看屏幕。(实物投影)我们学生在课前做了这个研究,有这么几个内容:写一道能口算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算题,并且算出来,写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