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人格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研究》研究课题自 2015 年7 月通过国家课题组立项以来,在国家课题组、县教育局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研究,现已顺利完成了研究初的预定目标,特申请结题。现将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概述(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品不断提高,社会上基于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的无节制的追求,对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社会承载力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缺乏社会责任感,违背道德理念,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也层出不穷。这种 “世俗化”、“功利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影响到今天的少年儿童。在中小学生当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和教育目标的影响,普遍存在自私,粗俗,浮躁,厌世的现象,缺乏修养,缺乏诚信,缺乏感恩,缺乏追求,学校说教式的教育往往显得苍白和无奈,本课题试图以国学经典教育为载体,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因此,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人格培养”课题研究,旨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努力塑造具有传统美德、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力量源泉,是培养中小学生完整的人格教育的思想宝库,我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以贯彻执行,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的重要时期,是积淀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基础阶段,做好此项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学生终生的系统工程。一个人如果离开了对健康人格的追求,那么他就会失去精神支柱;一个社会如果忽略了对健康人格的教育,就会陷入混乱状态。因此,重视人格和人格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