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标准文档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林口镇明德小学刘苹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视,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也作出了指导性的规定。这说明新课标对阅读(特别是大容量的课外阅读)作用是肯定的,它强调了阅读能够起到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丰富人的文化积累,建构具有自己意义的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对于低年级(1-2 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则规定了 5 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这个目标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完成这个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老师的任务并不轻松。 我认为,低年级课外阅读在于老师的指导,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二、课题的界定: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1.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2.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是指低年级学生对自身从事课外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阅读兴趣的产生,首先必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当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学生新的阅读需要。由于低段学生本身的认知面窄,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知识的缺乏,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引发学生阅读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在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