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城市记忆”背景下档案展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文化丰厚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这个背景下,“保存城市记忆” 工程应运而生,作为留存城市档案最为齐全的各级档案部门通过举办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览,吸引公众参观,传播档案文化知识,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城市文明的延续、城市文化标签的打造和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档案展览工作现状的梳理,阐述档案馆展览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人文北京等方面体现出的优势和重要性,以及在服务社会等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解决途径。一、种类丰富的档案资源是见证城市发展的最有力注解档案的权威性源于档案的真实、原始与惟一特性。通过深度挖掘档案历史文化资源,寻找城市文化的脉络、城市文化的根和城市文化的魂。珍贵的历史档案中蕴藏了这个城市中最为原生态、最真实的记录,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载体,是一座城市的成长日记。档案资源的独一无二和不可重复性,使得档案展览在差异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社会散射出人文之光,彰显出档案的独特魅力。利用档案资源举办展览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而档案资源的稀缺性更易吸引公众的参与和媒体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社会对民生档案的关注促进和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知,加速了民众走近档案馆的步伐。《见证北京――档案的记忆》展览是北京市档案馆在 2009 年推出的城市记忆工程展览。展览时间跨度 100 多年,通过挖掘馆藏档案,展现北京城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珍贵的历史档案结合现代化多媒体的展示手段,吸引了社会各界参观者,不到一年时间已接待参观者上万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寻访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忆,在一纸纸泛黄的档案中他们寻觅到了关于老北京的某条街巷、某个地名或某个似曾相识的童年往事,找到一丝线索的他们,或欣喜、或感叹、抑或喜极而泣。在被档案感动的同时,他们对北京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昔日封藏的档案如今宛若一位深沉智慧的老者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北京城的变迁,丰富的档案资源成为见证城市发展的最有力注解。二、城市记忆展览是传播档案文化、传承城市文明的有效途径举办展览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心理研究表明,传播媒介内容越丰富,越能满足受众的现实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