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地质学重点整理 1 / 10 煤地质学重点整理 第1章 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环境 成煤原始物质:成煤的原始物质主要是植物,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低等植物—主要是菌类和藻类1)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以蛋白质为其主要组成成分;2)基本呈丝状体和叶状体;3)构造简单,不具备各种植物器官的分化;4)多生活于水体中而呈浮游状态,故称也为浮游生物。5)在地史早期(元古代到早泥盆世),它们构成了当时植物界的主体 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1)它们的结构复杂,根、茎、叶等器官分明;2)组成植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细胞。细胞由细胞壁和原生质组成。3)细胞壁的主要组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4)原生质是细胞的内含物,它是由蛋白质、脂肪和果胶质等一些碳水化合物组成的。 三大聚煤期: 1)石炭-二叠纪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聚煤时期,地势比较平坦,植物繁盛,聚煤作用强,为第一大聚煤时期,形成了分布广泛的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 2) 自晚二叠世晚期至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最为繁盛的时代。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二个重要的聚煤期。在我国,侏罗纪是最为重要聚煤时期。 3) 早白垩世以后至古、新近纪是植物进入到高级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这个时期构造活动更加强烈,气候分带也更加明显。 这个时期被称为世界上第三个重要聚煤时期。 植物遗体不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堆积起来而转化成泥炭和腐泥的,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必须有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和发展,这是成煤的物质基础;(2)植物遗体堆积起来后应及时与空气隔绝,以使植物遗体不被分解,能保存下来并进一步转化成泥炭或腐泥。 自然界中,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堆积环境中,最主要的是沼泽(或泥炭沼泽)。 泥炭:是沼泽中死亡植物残体不断积累转化形成的天然有机矿产资源。 沼泽:指有植物生长的常年积水的洼地。沼泽中植物死亡后其遗体能够被沼泽水所覆盖,使其与空气隔绝而不被完全氧化分解,并在逐渐堆积过程后经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的变化后可转变成泥炭的,称为泥炭沼泽。 泥炭沼泽的形成条件: 1、低洼的能够积水的地形和能够给植物提供养分的土壤; 2、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气候条件; 3、入水量(流入的地表水、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出水量(流出的地表水、地下水与蒸发量)。 泥炭沼泽类型:按泥炭沼泽的表面形态和水源补给,以及养分和植被等特征,泥炭沼泽可划分:低位泥炭沼泽(定义:地形低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