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一、目的 对熔铸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操作技术作出规范性规定,指导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以确保铸造铝棒的质量和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铝厂有限公司熔铸车间铝合金铸棒生产过程的安全与操作指导。 三、执行与监督 2.1 车间主任负责指导和监督车间员工按本规程的规定操作。 2.2 各岗位员工应严格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生产作业。 四、熔炼操作规程 4 .1 烘炉 4.1.1 新建或大修后的熔炼炉必须经过严格的烘炉才能投入使用。 4.1.2 长期(一个月以上)停炉的熔炼炉启用前,按开2/3 炉门升温到150℃烘炉8 小时,关炉门升温到700℃烘炉10 小时后,再开始加料熔炼。 4.1.3 停炉时间24 小时以上至一个月以内的炉子,开炉前,需要升温到250-300℃保温3 小时进行烘炉,即可加料开始熔炼。 4 .2 洗炉 4.2.1 新炉、大修、中修后的熔炼炉,以及改变熔炼合金牌号(差别较大)时,或熔炼7 系合金后转其他合金时,必须洗炉。 4.2.2 洗炉可使用建筑型材的回炉料洗炉,洗炉料用量不得少于炉子容量的20%。 4.2.3 熔体加热温度 800~850℃时,彻底搅拌三次,每次搅拌的间隔时间为20 分钟。 4.2.4 启用长期停产后的熔炼炉是否需要洗炉,由熔铸车间主任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 4.2.5 洗炉料铸造时,炉内铝液必须彻底放完。 4 .3 清炉 4.3.1 每台熔炼炉连续生产20~30 熔次后(或炉内容量严重不足时),停炉前要彻底清炉。 4.3.2 清炉时,炉温要求升至800℃~900℃,撒入打渣剂,用清炉铲将炉墙、炉角的渣子清除并扒干净。 4.3.3 每次熔炼后扒渣时,必须将熔体表面的渣子及其它脏物认真、彻底扒除干净,以保证炉体的纯净度及炉子的容量。 4 .4 装炉 4.4.1 装炉顺序:小片-管、型、棒材-板片-铝锭-大块废料-中间合金。 4.4.2 入炉料必须确保合金牌号准确。成分清楚、干净、干燥,不得混入其他金属和杂物。 4.4.3 炉料要尽量一次加完,如一次装不完时,一次也不能堆放太高,炉内应保持一定的空间;当第一次装入的炉料化平前,应根据炉料情况进行二次加料。 4.4.4 炉内有铝液进行二次加料时,一般在铝锭开始熔化后,应采用浸熔式加入废料,以防铝液溅出灼伤人。 4.4.5 铝硅等中间合金随最后一批炉料加入。 4.4.6 扒渣后,当熔体温度不低于熔炼温度下限时,用钟罩将镁锭压入铝液加入,并撒入 3 号熔剂覆盖。 4.4.7 要密切关注装炉后,铝水液面不能超出炉台,防止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