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1101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建筑环境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 6 学期 学 分:3 学分 主讲教师:王俊琪等 指定教材: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等编,《燃气燃烧与应用(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 年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燃气燃烧的基本知识,学会相应的燃气燃烧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解释相关的燃烧现象及燃烧的速度,理解不同气流的混合原理和燃气燃烧火焰的传播机理及传播速度的测定方法,深刻认识燃气各种燃烧的方法,并能利用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分析各种燃烧方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种不同种类的燃烧器原理、构造及其设计原理与方法,深入理解有关民用燃气用具、燃气工业炉窑的类型、结构,并能进行有关设计计算和热力计算。 第一章 燃气的燃烧计算 课时:1 周,共 3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燃气的热值 一、燃烧及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 燃烧的定义与条件;不同燃烧反应的计量方程式。 二、燃气热值的确定 燃气低热值和高热值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混合气体热值的计算。 第二节 燃烧所需空气量 一、理论空气需要量 理论空气量的概念;理论空气量的精确计算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 二、实际空气需要量 实际空气量和过剩空气系数的概念;常用设备的过剩空气系数。 第三节 完全燃烧产物的计算 一、烟气量 烟气的主要成分;按烟气组分计算的理论及实际烟气量;根据燃气的热值近似计算不同燃气的烟气量。 二、烟气的密度 烟气密度的计算。 第四节 运行时烟气中的CO 含量和过剩空气系数 一、烟气中 CO 含量的确定 烟气中 CO 含量确定的方法及公式;燃气是否完全燃烧的判别式;工业中常用的 RO2 的计算方法。 二、过剩空气系数的确定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过剩空气系数的确定方法。 第五节 燃气燃烧温度及焓温图 一、燃烧温度的确定 热量计温度和理论燃烧温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具体因素分析。 二、烟气焓温图 烟气焓、空气焓的确定;相关燃气燃烧的整体计算。 思考题: 1、燃气高热值和低热值的区别?什么情况下两者相等? 2、两种以上的混合气混合后总的混合气体的热值如何计算? 3、工业中常用哪些方法确定空气过剩系数? 第二章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 课时:1 周,共 3 课时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