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 ---------------东津镇中楼小学 陈先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小节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豆和沙的分离、加热白糖和蜡烛燃烧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白糖在形态、形状、气味和颜色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形成化学变化的概念。这个实验属于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正确操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判断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明白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为本单元后面知识作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 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三、教材的处理设计 本节课的活动有 2 项:黄豆与沙子的混合实验。给加热白糖的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黄豆和沙子的变化,构建起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这一科学概念。这部分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混合前、混合后黄豆与沙子的样子变化,并能准确分析细微变化的原因,为下一步的“白糖加热”做铺垫。 1 、处理:此实验考虑到课堂容量,另在三年级科学课中已经做过,而且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最初的设计是采用演示的方法,但是大屏展示的效果不太清晰,所以重新改为分组实验,在教学时对两种物质的现场观察,引导学生从经验入手,猜测混合后是否会变化,激发探究的欲望。通过回忆—猜想—实验—比较—发现形成概念。但在实际教学中本部分的作用还是没能充分发挥出来,某些环节处理的有点粗略,没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在对比实验中应该进行取样的方法,让学生对比观察的时间也显得短了些。 2 、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