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人说,就是她那个样子。 □优雅的气质、极具感染力的表达、恰当的体态语言„„她让人体验到母语的内在之美,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魅力,也让自己成为讲台上一道无法复制的风景。 □一个从山村长大的孩子,一支绽放在小学语文界的“玫瑰”,阅读,将两者神奇地合而为一。 ■本报记者 张贵勇 窦桂梅,语文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玫瑰与教育》等多部专著,主编《小学语文目标质量手册》。她提出的“三个超越”和“三个回归”理念,在语文界产生广泛影响。 “读有字之书是光合作用,读无字之书是一种化学反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周围的世界,发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很多年了,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一直有个习惯,一旦读到有趣的教育故事,看到感人的教育细节,或者有了新的感悟,总会在笔记本上记下来。 而今,大大小小的本子铺开来,可以铺满一书桌。凭着不懈的记录与反思,以及对阅读的热爱,窦桂梅从一名代过音乐、数学、美术、思品课的“替补队员”,成长为小语界最知名的特级教师之一,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专著,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主张。 透过那些或摘录或反思的文字,我们窥见了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成长之路,也拾回了她最初的读书时光。 被小人书叩开的阅读之门 “正是童年对自然的阅读、少年对小说的阅读,奠定了我后来的精神底色,界定了我一生的精神格局。” “我从小在偏僻的农村长大,最初与文字的相遇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提及最初的阅读体验,窦桂梅说,她小时候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书,唯一能见到的就是小人书。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读小人书。在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那行云流水的线条、人物丰富的表情,再配上简洁生动的文字,像施了魔法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她。 上小学后,窦桂梅更加痴迷地读着小人书,凡是能找到的,她都爱不释手、百看不厌。《红楼梦》、《小刀会》、《西游记》、《大刀记》、《一块银元》、《周扒皮》等洞开了她未知的世界,让她有了一种忘我和沉醉的阅读体验。尤为难忘的是《三国演义》,全套48本的小人书,由于姥爷的事先铺陈,阅读时更是有似曾相识的体验。 中学是在县城读的,每天上下学都要坐火车。在候车室等车之余,窦桂梅习惯花上两分钱租一本小人书,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静静地看。一次,她沉浸在《秋风五丈原》的悲凉中,完全丢掉了周围的世界,当她终于从难以接受的结局中走出来的时候,猛然发现周围出奇的沉寂。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