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一、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玉米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种子及其处理、选地、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山东世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玉米生产。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21.1—GB 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三、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3.2 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2 年~3 年,新开荒地或撂荒地和一直按传统农用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至少要有1 年的转换期。 3.3 缓冲带 玉米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应有隔离带,隔离带是自 然植被 ,自 然植被 一般不少于10 米。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 为防止病虫害的流行,种植布局一定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的搭配、与其他作物间作等。 四、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经审定推广的,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并要求品种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50℃。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品种。 4.2 种子质量 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禁止使用包衣种子。 4.3 种子处理 4.3.1 晒种 播前15d 将种子晾晒2d~3d。 4.3.2 试芽 播前10d 进行1 次~2 次发芽试验。 4.3.3 药剂闷种 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应使用植物源性杀虫剂和矿物源性杀虫剂。 4.3.4 药剂拌种: 玉米丝黑穗病较重的地块,应使用植物源性杀虫剂、矿物源性杀虫剂和微 生物源杀虫剂。 4.3.5 浸 种催 芽 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8h~12h,然后捞出置于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每隔 2h~3h 将种子翻动一次,在种子露出胚根后,置于阴凉处炼芽,待播种。 4.3.6 菌肥拌种 应使用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有机菌肥,如每公顷用 7.5kg 固体硅酸盐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