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定义:利用污染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的物理学特性的差异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去除、分离的方法。 基本原理: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形状、大小、磁性、表面特性等物理性质,利用相关的物理技术将其从环境中提取、分离 基本类型:粒径分离,水动力学分离,密度分离,浮选分离,磁分离 采用物理分离技术的适用粒度范围: 分离过程 粒度范围(μm) 粒径分离 干筛分 >3 0 0 0 湿筛分 >1 5 0 水动力学分离 淘选机 >50 水力旋风分离器 5~15 机械粒度分级机 5~100 密度分离 振动筛 >150 螺旋富集器 75~3000 摇床 75~3000 比目床 5~100 脱水分离:一般采用的脱水方法有过滤、压滤、离心和沉淀。 蒸汽浸提修复基本原理:在污染土壤内引入清洁空气产生驱动力,利用土壤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的浓度梯度,在气压降低的情况下,将其转化为气态的污染物排出土壤外的过程。 蒸汽浸提修复适用对象: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汽油、苯和四氯乙烯,油类、重金属及其有机物、多环芳烃或二噁英。 蒸汽浸提修复的技术类型:原位蒸汽浸提技术,异位蒸汽浸提技术,多相浸提技术(两相浸提技术,两重浸提技术) 蒸汽浸提修复适用条件与限制因素:黏土、腐殖质含量较高或本身极其干燥的土壤,由于其本身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性很强,采用原位处理时,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很低;中、低渗透性土壤难于进行修复处理;对饱和土壤层中的吸附效果不好,但降低地下水位,可增加不饱和土壤层体积,从而改善这一状况;地下水水位太高(地下 1~2m)会降低土壤蒸汽提取的效果; 固化:将污染物包被起来,使之呈颗粒状或大块状存在,进而使污染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是将污染物封装在结构完整的固态物质中。 稳定化: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变小的状态和形式,即通过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实现其无害化或者降低其对生态系统危害性的风险。 应用: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理,原位或异位。 固化稳定化过程:利用吸附质如黏土、活性炭和树脂等吸附污染物;浇上沥青; 添加某种凝固剂或黏合剂,使混合物成为一种凝胶;固化为硬块。 固化稳定化技术类型:原位固化/稳定化,异位固化/稳定化。 固化稳定化影响和限制因素: 石块或碎片比例太高及有机物质的存在可能会影响黏结剂作用的发挥; 污染物埋藏深度会影响、限制一些具体的应用过程; 对于成分复杂的污染土壤或固体废物还没有发现很有效的粘合剂; 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