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2012 年,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十九省市对口援疆的第二年,阜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区、州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收为核心,积极稳步推进创业型县市建设,认真实施“三大培训工程”,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拓宽转移渠道,较好地完成全年农转工作任务目标。现将 2011 年农转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市共有 6 个农牧业乡镇,农村人口 66781 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7523 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1499 万人,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左右。(1)转移人员的文化素质:据统计,初中以下毕业的占 79.4%,高中占 11.2%,大中专以上占 9.4%。总体来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2)转移人员的稳定性:长期转移的占41%,季节性转移的占 59%,以季节性转移为主;(3)转移人员的年龄结构:30 岁以下占 30%,30-45 岁占 38%,45 岁以上占 32%,转移人员多主要集中在园区企业和本市三产。二、任务完成情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年上半年共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16210人,完成综合目任务的 101%,实现创收 4100 万元。三、采取的措施:(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立了由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将农转工作纳入市上综合目标考核,并确定一名市委常委主抓此项工作,并于年初及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我市 2012 年的农转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考核细则,明确了职能职责;同时各乡镇进一步加强领导责任制,确定党政一把手亲自转、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为农转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摸底调查,夯实基础。为了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抓好抓细,依托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全市 6 个农牧业乡镇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区域、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和劳动技能等进行了摸底调查。对未转移和已转移、有技能和无技能、已培训和未培训、从事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分为两类,实行动态管理。1.技能水平符合就业要求的,我们免费推荐其就业;2.技能水平不符合就业要求的,我们推荐其再次培训,直到达到企业的用工需求,切实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确保其就业稳定。(三)搭建平台,强化职能。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进程,我市在 6 个农牧业乡镇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且全部建立了乡镇人力资源市场。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和办公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