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 当 代 文 学 期 末 【 大 题 】 2 7 、 名 词 解 释 : 陈 奂 生 系 列 : 陈 焕 生 , 是 高 晓 声 创 作 的 一 系 列 小 说 的 主 人 公 。 包 括 《 “漏 斗 户 ”主 》、《 陈 奂 生 上 城 》、《 陈 奂 生 转 业 》、《 陈 奂 生 包 产 》,《 战 术 》、《 种 田 大 户 》、《 陈奂 生 出 国 》 合 称 陈 奂 生 系 列 。 对 于 陈 奂 生 来 说 , 他 有 着 中 国 农 民 的 善 良 朴 实 忠厚 的 传 统 美 德 , 同 时 也 有 数 千 年 历 史 积 淀 下 的 名 族 “劣 根 性 ”。 高 晓 声 以 他 的 陈奂 生 系 列 小 说 , 为 人 们 勾 勒 出 了 一 幅 中 国 农 村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发 展 变 化 的 历 史 画卷 , 反 映 了 农 民 物 质 生 活 发 生 重 大 变 化 的 同 时 , 精 神 面 貌 也 发 生 变 化 。 就 其 形象 的 主 体 姿 态 来 看, 作 者显然带有 “哀其 不幸, 怒其 不争”的 复杂情感。 伤痕文 学 : 1977 年 始出 现 , 揭露了 文 革 给中 国 社会造成的 巨大 灾难和给人 们 心灵留下的 伤害, 是 新时 期 主 流文 学 的 起源, 它主 要描述知青、 知识分子和受迫害的 官员在文 革 中 的苦痛遭遇, 并把所有 罪恶指向“四人 帮”。 其 意义在于 对 文 革 的 全面 否定, 但是 由于 刚刚脱离文 革 僵死的 创 作 模式, 作 品内涵不深, 笔法也 很稚嫩。 代 表作 是 刘心武的 《 班主 任》(1977年 11 月发 表于 《 人 民 文 学 》)和卢新华的 《 伤痕》(1978 年 8 月发 表于 《 文 汇报》) 反 思文 学 : 以 对 社会痛定思痛的 反 思特点得名 , 对 文 革 , 十七年 以 至更早的 社会历 史 进行思考, 在艺术 形 态 、 国 民 性 等方面 挖掘现 实 问题 的 根 源, 同 时在社会背景下 展 开对 “人 ”的 价值的 思考, 是 伤痕文 学 的 深化 , 更具有 历 史 纵深感和思想解 放特点。 但理想主 义也 使反 思文 学 失去了 “伤痕文 学 ”刻骨铭心的 忏悔与绝望, 在某种 程度上 回避了 揭露文 化 大 革 命的 灾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