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承载力评价 一、 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和特性。 1 、生态承载力: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特别是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容能力。 或是指:在不削弱某一地区的生产能力的情形下,该区域所能持续支持某一种群的最大生物数量。用生态足迹来衡量时,指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所拥有的生物生产性空间的总面积。 自然环境资源财富来自地球生物圈作用,推动生物圈物质循环的能源有 3种,即太阳辐射能、潮汐能和地热能,为避免重复计算,根据能值理论,同一性质的能量投入只取其最大值。风能、雨水化学能和雨水势能都是太阳光的转化形式,只取其最大项雨水化学能。海潮则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引力所引起,与太阳光性质不同,也应计入,可更新资源只取雨水化学能和海潮能。两者的相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作为研究区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值。 2 、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内涵 生态承载力包括两层基 本 含 义 :第 一层涵义 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 维 持与自我调 节 能力,以 及 资源与环境子 系统的供容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支持部 分 ; 第 二层涵义 是指生态系统内社 会 经 济 子 系统的发 展 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压 力部 分 。 生态系统的自我 维 持与自我 调 节 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弹 性大小 ,资源与环境子 系统的供容能力则分 别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小 ; 而 社 会 经 济 子 系统的发展 能力指生态系统可维 持的社 会 经 济 规 模 和具 有一定生活水平 的人口 数量。 3 、生态承载力的特性 ( 1 ) 客 观 性 生态承载力的客 观 承载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 的固 有功能之 一,这 种固 有功能一方 面是为生态系统抵 抗 外 力的干 扰 破 坏 提供了 基 础 ,另 一方 面为生态系统向 更层次 的发 育 奠 定了 基 础 。 ( 2 ) 可变 性 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是相对意 义 的稳 定,是可以 改 变 的,而 不是固 定不变 。所以 说 ,生态承载力虽 然客 观 存在,但 是不是固 定不变 的,因 此 认 为应按 照 对自己 有利 的方 式去 积极 提高 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 3 ) 层次 性 生态环境的稳 定性不仅 表 现 为小 单 元 的生态系统水平 上 , 而 且 表现在景观、区域、地区以及生物圈各个层次的生态系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