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种抑制使 Km和υ max都变小但υ max/Km不变。 别构酶:也称变构酶,由于本身结构和性质上的特点,具有别构效应,能够调节酶反应速率。 正协同效应 酶与一分子底物或调节物后,酶的构象发生变化,这种新的构象有利于后续底物或者调节物与酶的结合。 别构效应 又称为变构效应,调节物与酶中心结合,使酶的分子构象发生变化,影响了酶活性部位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从而使酶活力增加或者降低,调节酶促反应反应速率及代谢过程 同促效应 别构酶因受底物调节的效应 异促效应 别构酶因受底物以外的其它代谢物分子调节 协同指数 RS 90%Rs10% 位点被饱和时的底物浓度位点被饱和时的底物浓度 米氏酶为 81 正协同效应为>81 负协同效应<81 齐变模型 相同配体与寡聚蛋白协同结合的一种模式,按照最简单的齐变模式,由于一个底物或别构调节剂的结合,蛋白质的构相在 T(对底物亲和性低的构象)和 R(对底物亲和性高的构象)之间变换。这一模式提出所有蛋白质的亚基都具有相同的构象,或 T构象,或 R构象。不能解释负协同效应 序变模型 相同配体与寡聚蛋白协同结合的另外一种模式。按照最简单的序变模式,一个配体的结合会诱导它结合的亚基的三级结构的变化,并使相邻亚基的构象发生很大的变化。按照序变模式,只有一个亚基对配体具有高的亲和力。 乒乓反应 在该反应中,酶结合一个底物并释放一个产物,留下一个取代酶,然后该取代酶再结合第二个底物和释放出第二个产物,最后酶恢复到它的起始状态。 共价调节酶 是指调节酶分子上以共价键可逆的连接上去或脱去一定的化学基团(共价修饰),使酶活性发生改变。 同工酶 催化同一化学反应而化学组成不同的一组酶。它们彼此在氨基酸序列,底物的亲和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诱导酶 是指在诱导物存在的情况下,诱导产生的酶。这种诱导物往往是酶的底物或者底物类似物,(如乳糖操纵子) 硫胺素(B1) 生成其活性形式:硫胺素焦磷酸(TPP),即脱羧辅酶。 核黄素(B2) 是黄素蛋白的辅基。它有两种活性形式,一种是黄素单核苷酸(FMN),一种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泛酸(B3) 也叫遍多酸,广泛存在,极少缺乏。泛酸可构成辅酶 A,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也可构成酰基载体蛋白(CAP),是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成分。 吡哆素(B6)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3种,可互相转化。是转氨酶、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 尼克酰胺(PP)尼克酰胺和尼克酸分别是吡啶酰胺和吡啶羧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