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一章建制沿革

第一章建制沿革_第1页
1/7
第一章建制沿革_第2页
2/7
第一章建制沿革_第3页
3/7
1第一章:建制沿革第一节地理方位一、村名考证二、位置面积三、四邻至界第二节自然村落一、村落形成二、村落分布第三节建制变更一、保甲制二、乡村(社)制三、生产大队四、撤区并社、行政村五、撤社建镇六、撤村并入社区2第一章建制沿革保康县城关镇新街社区(夹堤小区),旧时曾用名夹堤村(夹堤沟)。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光千镇,隶属一区;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光千镇定位区级单位,是为城关镇辖区独立建制之始。明清时期,自明弘十一年(1948年)置于保康县,县治设潭头坪(原公安局处)。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县下设八乡,城关隶属潭头乡。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改乡设里,城关为潭头里;清光绪年间(1876-1908年)复改里为乡、县下设东、南、西、北,东南,西南和西北七乡,城关为北乡,夹堤沟隶属城关北乡第四保第三甲。中华民国初年,县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区,城关隶属中区。夹堤沟第四保第三甲隶属中区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县改东、南、西、北、中五区为一、二、三、四区,城关为一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裁撤四区,设三个区,城关仍为一区,夹堤沟第四保第四甲仍隶属城关一区管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 1 日实行新县制,撤区设十三个乡镇,定光千镇为县辖镇,是为城关独立建置之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光千镇为光千乡,夹堤沟第四保第三甲隶属光千乡管辖。第一节地理方位一、村名考证新街社区(夹堤村)居委会,原称光千乡夹堤沟(第四保第三甲)。夹堤沟的历史来历据古人传说:在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此地有两个地主土豪,一个名叫彭合先,外号彭猫子;另一个名叫乐某某(真名不详),外号乐瘸子。两个地主为了争地界,各在门前修筑一条20 米长的石堤。起初,由彭猫子先修好堤,至沟水从门前流至对面;乐瘸子也组织长工在门前修了一样长的堤,中间出现了一3条约三米多宽的水沟。自此,“夹堤沟”的称号就产生了,一直延续至今,人们称夹堤沟(夹堤巷)。二、位置面积新街社区(夹堤村)居委会,原属夹堤村(夹堤沟),位于卞和故乡清溪水岸沿河路县城中心,东径110°05′-111°20′,北纬31°43′-31°56′之间。版图总面积为四平方公里。是保康县城城市商务聚集区和市民的休闲娱乐区地带。辖区东西两头有两大广场(紫薇广场,中央人民广场)首尾相顾;两条主要街道(新街、沿河街)横贯其中。地势南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点官山万家包约1600米,最低点清溪河与王湾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一章建制沿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