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课前诊断测试 1.地球上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 A.地下水 B.冰川 C.河水 D.湖泊淡水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3.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都具有的主要环节是( ) A.下渗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腾 4.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A.洞庭湖湖水的蒸发B.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C.云贵高原的地下水D.南海海域的暴雨 5.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增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体 A.①④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6.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 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循环,B 地的水循环类型有 循环和 循环。 ( 2) a、 b 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 河,判断依据是 (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 2 城市,原因 (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 ;外因是 。 二.课堂学案 学习目标: 1.用图示等方法表达陆地水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类型,能用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能力目标: 1.掌握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的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3.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行为,趋利避害。 教学重点:河流水的补给、水循环的环节及应用 教学难点:河流水的补给,潜水与承压水 高考回顾:以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的重大工程,如南水北调、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为切入点考查水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一)相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