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是近代史上最为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与改革家之一,在致力于幼儿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法发展成一项国际化运动,对世界的儿童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一)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体现出她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她强调“内在的生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她认为个体与生俱来的这种神秘力量的赋予了个体积极的生命活动,并驱使儿童的生命活动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心理“敏感期 ”;同时蒙台梭利也关注环境与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强调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发活动。具体地说,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 ,强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她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可称为“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则是人类独有“心理(精神)胚胎期”( 0-3 岁),这个时期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其次 ,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力,称为“吸收心理”。儿童这种自然吸取与创造性的功能是成人没有的,在蒙氏《有吸收力的心理》中,这样阐述“成人接受印象并将其存储于大脑中,但成人自己依然与其保持分离,就像一个花瓶与其容纳的水相分离一样。然而婴儿却要经历一个转化的过程,印象不仅进入其心理,而且形成其心理。这些印象本身在儿童身上得到具体化,儿童创造了自己的‘心理肌肉'。用于发现周围的事物,儿童的这种心理叫‘吸收的心理'。” 为此,教育者必须为儿童尽可能创造“有准备的环境”并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供儿童吸收。 第三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与动物生理发展中类似的“环境敏感期”现象 。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就会永远失去并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蒙台梭利还试图区分了儿童不同心理的敏感期 : 感觉的敏感期( 2 到 5 岁)、秩序的敏感期 (1 岁到 4 岁 ) 、细节的敏感期( 2 岁到 5 岁)、语言的敏感期( 2 月到 8 岁)、手的动作敏感期( 1.5 岁到 3 岁)、行走动作敏感期( 1 岁到 6 岁)。 第四 ,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0-6 岁),分为心理胚胎期( 0-3 岁)和个性形成期( 3-6 岁)。在 0-3 岁心理胚胎期,儿童主要借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