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二课堂活动记录时间:2012 年 9 月 29 日地点:化学实验室活动成员: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内容:难扑灭的火焰实验室中地上的镁粉正在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兴趣小组同学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去灭火,不但没有把火扑灭,反而着得更旺。后来用水浇,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用大量的黄沙去灭火,使燃烧的镁粉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明白了为什么只能用黄沙呢?因为二氧化碳会和镁反应。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在高温下镁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镁和氢气。化学第二课堂活动记录时间:2012 年 10 月 20 日地点:化学实验室活动成员: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内容:识别气体老师提供给孩子们三个装满气体的钢制瓶子,由于瓶子外表的颜色标记已退掉了,无法辨认里面装的是哪种气体。老师告诉他们,可能是氧气、氢气、氮气三种气体,但究竟是哪种气体,现在还确定不下来,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鉴别一下才行。请大家鉴别一下吧!孩子们的实验过程如下:识别气体:⑴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气体中。现象如下:1:生成白色固体,则是 O22:不反应,则是 H23:生成绿色固体,则是 N2⑵将所有的瓶子编上号,然后分别用试管装入气体少许,接着用点着的火柴放入试管口,如果火柴燃烧的更旺,这是氧气(因为氧气助燃);如果发出爆鸣响声或者气体燃烧,就是氢气;如果火柴马上熄灭,则是氮气。化学第二课堂活动记录时间:2012 年 4 月 9 日地点:化学实验室活动成员: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小木炭跳舞老师先演示小木炭跳舞实验,然后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 3 一 4 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孩子们惊奇中做完实验,一起把疑问的目光投向老师。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气来,氧气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