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类问题。二、探究新知问题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2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 v(单位:km/h)随 此 次 列 车 的 全 程 运 行 时 间 t ( 单 位 : h )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 用 式 子 表示:。1问题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 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单位:m)随宽 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用式子表示:。问题 3:已知北京的总面积为 1.68 x 10 (单位:km ),人均占地面积 s(单位:km /人)随全市总人口 n 的变化而变化,用式子表示:。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概念一般地,形如 y k (k 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242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 0 的一切实数。三、例题分析例 1.(教材 P3-例 1)分析:因为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 y k ,再把 x=2 和 y=6 代入x上式求出常数 k,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例 2.(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 y x52(2) y (3)xy=21(4) y x 23x31(6) y 3(7)y=x-42xx(5) y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 y k (k 为常x数,k≠0)的形式,这里(1)、(7)是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