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三全育人”向纵深发展机械控制及其自动化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支部建设情况机械控制及其自动化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2人,其中6人具有高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在读博士。党员人数占全系教师总人数(13)的92.3%,是学院工作的核心力量。全体支部成员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近五年来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4篇。教科研获奖有市科技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8项;支部成员当选中国教育部万名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黑龙江省创新创业教育学会理事;支部成员中2人先后获等校级教学能手、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等佳绩。二、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结合学院党政各项工作规划,党支部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带领全系师生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1、科学研究育人学习要实,做事要真,深入生产实际做科学研究。通过科研活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和思想品德。在组织、带领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中,不但要培养科研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研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呼唤,是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任务和使命。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高等教育育人的目标,并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科研活动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逐渐成为育人的阵地和途径。系部成立的机器人研究所,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科研团队,在“工业机器人装备设计”及“嵌入式机器人仪器设备”课题研究中深度融合,效果显著。2、工程项目育人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深入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为了推进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以学院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促进师生“工程化”为宗旨,加强与企业合作,将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逐渐渗透到工程教育的课程、实践和考核中,培养出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具有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毕业生支部教师在学院带动下,广泛建立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我院专业建设水平,扩大科研合作范围、拓展学生实践能力。支部教师主动思考,充分调研,积极参与,目前已形成了4项合作意1向。与齐齐哈尔高新技术孵化器高新智谷的璞世科技有限公司洽谈成功,成立“立体停车库研发”项目组,机械设计及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一、大二及大三的学生20余人参与项目,形成项目梯队;建设了“能动量机器人”团队,开展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设计、编程控制等工作,成员遍及各年级专业学生。在工程项目的策划、组织、执行过程中,支部党员教师积极献言献策,学生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感觉受益匪浅,共同为工程项目的实施贡献力量。3、教学改革育人方式在改,形式在变,深入课堂育人本质是核心。教育应一切从人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其目的就是培养人、教育人。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重在创造力的培养,即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我支部教师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基础上,有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把集体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置身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专业技能、表达与沟通、文献收集应用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与国际工程认证的非技术性指标培养完全吻合,有力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壁垒。翻转课堂则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用课余时间奇思妙想制作的教学用具带到课堂,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受到了好评。在教改进行的同时,授课教师同步申请了教学改革项目8项,发表教研文章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