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素材教学设计[《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之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积累运用包括读背四副对联、阅读短文、习作练习和实践活动。在读背对联中感受对联的有趣和巧妙;所阅读的短文,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想象;这次习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找出自己最难忘的人或事;实践活动是教学生如何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受到环保教育,在写调查报告中,复习信或建议书的写法。教学目的:1、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对联。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培养想象能力。3、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4、学会做社会调查。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一读,背一背1、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联)什么是对联?2、了解对联的大意。(1)第一副对联是带有比喻句的对而句。删繁就简对领异标新,三秋树对二月花。删繁就简是指去掉一些繁杂的文辞,使文章简明、精练,三秋树,深秋的树,黄叶枯枝落了,更显枝干苍劲。领异标新是与众不同,富有新意,二月花指早春的花。这副对联可以理解为:文章去掉多余的文辞,简明、精练就如深秋的树;与众不同。富有新意就像二月里的鲜花一样独领风骚。(2)第二副对联是歇后联。前文像谜面,后文像谜底。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用稻草捆秧竹篮提笋形象的点明父母子女的亲密关系。(3)第三、第四副对联描写了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富有情趣,且用字准确、贴切。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读,再指名读,并对易读破的地方进行指点。4)熟读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练习背诵。2、学生进行朗读并进行背诵。第二课时阅读短文(一)1、学生自读。2、分角色朗读。3、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对对联。)4、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为什么能巧妙的出上联,对下联?5、理解花甲、古稀。岁月、春秋都能表示年度。阅读短文(二)1、学生自读。2、分小组读。3、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祝枝山和唐伯虎为什么也能巧妙的出上联,对下联?总结:对对联,要靠平时对事物的认真观察思考和广泛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上题的四副对联和故事中的对联连起来读一读,背一背,进一步感受对联的妙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对对子。第三课时一、习作指导这次习作练习是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1、明确要求。这次作文,让你选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等,把它写成文章。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2、选材要新颖当你确定了写作对象以后,就要认真地进行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