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_第1页
1/6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_第2页
2/6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_第3页
3/6
古漢語通論(十三)連詞,介詞(一)連詞古代漢語常用的連詞有“與”“及”“且”“而”“以”“則”“於”“是”“故”“是故”“然”“況”“而況”“雖”“若”“如”“苟”等等。例如:今由與求也相夫子。(論語·季氏)生莊公及共叔段。(左傳隱公元年)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隱公元年)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莊子·養生主)焉用亡鄭以陪鄰?(左傳僖公三十年)屨大小同,則賈相若。(孟子·滕文公上)(注:“於是”用在句首,本來是“在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戰國策·齊策四)這時候”的意思,例如《左傳成公三年》:“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由於用於句首,所以發展為只音的連詞,略等於現代的“於是”。《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讎也。將立之而卒。又問焉。對曰:’午也可。’於是羊舌職死矣。晉侯曰:’孰可以代之?’對曰:’赤也可。’於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前一個“於是”當“在這時候”講,後一個“於是”是連詞。這是要依據上下文,細玩文意,來加以區别的。)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季氏)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荀子·勸學)(“是故”,本義是“這個緣故”,可以看作雙音詞,等於單說“故”。)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左傳僖公三十年)(“然”,然而,但是。)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隱公元年)(“況”,何況。)技經肯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莊子·養生主)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孟子·公孫丑上)(“雖”,雖然,即使。)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左傳僖公三十年)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孟子·梁惠王上)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墨子·非攻上)古代漢語的連詞很多,現在只提出“而”“以”“則”三個連詞來加以討論,並附帶說明古書上常見的“然而”“雖然”“然則”的用法。(1)而連詞“而”字的作用是連接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的短語,表示兩種性質或兩種行為的聯繫。例如: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論語·述而)(以上是兩種性質的聯繫。)朝濟而夕設版焉。(左傳僖公三十年)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莊子·養生主)(以上是兩種行為的聯繫。)“而”字還可以連接兩個句子,表示兩件事情的聯繫。例如: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代汉语中的连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