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大多数学生对国学经典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国学经典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朗读”、“尝试”、 “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二、教学内容《弟子规》三、教材分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四、教学目标1、理解《弟子规》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诵读《弟子规》,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3、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五、教学重点难点:1.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2.理解含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六、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第一周:复习第二周至三周: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第四周至八周:学习“谨”第九周至十二周:学习“信”第十三至十六周:学习“亲仁”第十七至十九周:学习“余力学文”第二十周:复习五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