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教学设计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卢毅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平抛运动后接触到的又一类曲线运动实例。本节作为该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圆周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对圆周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出相关概念和规律。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圆周运动实例,对其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却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在对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对问题的猜想不够合理,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疑惑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合理推导、细心总结、敢于表达,这就能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有深度和广度。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思考,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形成初步的系统认识,让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共鸣。本节课结合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利用生活中曲线运动实例(如钟表、转动的飞轮等)使学生建立起圆周运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相关物理量。总体设计思路如下:利用极限思想,类比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认识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瞬时性、线速度的矢量性,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认识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1列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总结圆周运动特点,得出圆周运动概念。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用时间△t 内物体通过的圆弧长△S 与时间△t 的比值来描述,即线速度的概念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公式进行计算。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即v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4、能利用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并理解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线速度概念,运用极限思想理解线速度的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