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盘龙城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的古城遗址,距今()多年。A.3000B.3200C.3500D.3800汉口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古称夏口。清光绪二十五年(年)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将汉阳、夏口分离,专设夏口厅。A.1755年B.1798年C.1898年D.1906年“货到()活”,是当时华中地区流行的俗语,充分显示了汉口镇作为商贸物流中心发挥着物流枢纽的功能和作用,也证明了汉口镇对于周边地区的社会影响力。A.武昌B.汉口C.汉阳D.武汉武汉三大现代产业体系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ﻫA.商业B.现代服务业C.金融业D.轻工业到民国时期,从武汉关到丹水池、谌家矶,汉口长江边的洋码头已达()个之多,武汉航运由内河而远达外洋至日本、欧美。A.74B.64C.84D.54()风景区是武汉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其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说。ﻫA.东湖B.沙湖C.月湖D.金银湖E.汤逊湖()位于武昌蛇山之上,以拥有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而闻名海内外。A.岳阳楼B.黄鹤楼C.滕王阁D.鹳雀楼1858年,英国胁迫清廷签订(),汉口开始对外通商。ﻫA.《中英天津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货到()活”,是当时华中地区流行的俗语,充分显示了汉口镇作为商贸物流中心发挥着物流枢纽的功能和作用,也证明了汉口镇对于周边地区的社会影响力。A.武昌B.汉口C.汉阳D.武汉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商法—()。A.《商律》B.《商法》C.《商会简明章程》D.《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武昌最早的行政区划,是从()时期开始的。A.夏B.商C.西汉D.三国伴随着武汉城市经济的发展,各地的商人和手艺工匠纷至沓来,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增幅加大,总量骤增。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武汉三镇约()万人。A.10B.20C.30D.40武汉地形以()为主,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ﻫA.平原B.丘陵C.盆地D.高原.现武汉中心城区内最早的城堡当推()。A.鲁山城B.夏口城C.鄂州D.却月城产业成为武汉市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新的经济增长点.A.服务B.旅游C.交通D.商贸在《忆夏口》中写道:“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的是诗人()。A.李白B.罗隐C.陆游D.白居易E.()产业成为武汉市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新的经济增长点。A.服务B.旅游C.交通D.商贸人们在武昌城北武胜门外塘角(今武昌三层楼附近),开凿了一条人工小河,取名下新河,专门用以泊来自下江的()船.A.盐船B.茶船C.粮船D.油船武汉公路运输主枢纽骨架基本形成,武汉至城市圈内城市实现“()小时交通圈”。A.1B.1.5C.2D.2.51952年11月,()在汉阳建成投产。该厂是湖北省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国营棉纺企业,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兴建的全国五大新型棉纺厂之一。A.国棉一厂B.国棉二厂C.国棉三厂D.国棉四厂1861—1898年,()法、日等国相继在汉口建立租界(“五国租界区”),将汉口沿江一带大片土地建成“国中之国”。A.英B.德C.俄D.意武汉许多耳熟能详的地名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存在,比如:()。ﻫA.东湖B.沙湖C.杨汊湖D.范湖武汉的四大佛教丛林是指()。A.归元寺B.宝通寺C.古德寺D.莲溪寺清初、汉口成为当时全国三大茶市()之首,而桐油出口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位。ﻫA.汉口B.九江C.福州D.无锡1949年以后,“汉口”不再是一个行政区划名称,仅留存有地理名称,汉口被分割为()3个区级行政区划,但是人们基于传统概念仍然习惯于通称“汉口”。A.江岸B.东西湖C.江汉D.硚口武汉江滩是()的总称。ﻫA.汉口江滩B.武昌江滩C.汉阳江滩D.青山江滩到1965年年底,武汉机械工业在产品结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辟关山工业区,新建()等一批重点企业,作为武汉机械工业的主要基地。A.汽轮发电机厂B.鼓风机厂C.综合电机厂D.轴承厂武汉的三大火车站有:()。A.武昌火车站B.汉口火车站C.武汉火车站D.汉阳火车站()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镇”,都曾盛极一时。A.湖北汉口镇B.江西景德镇C.广东佛山镇D.河南朱仙镇1871年,英国顺丰洋行在俄租界列尔宾街(今兰陵路)建顺丰砖茶厂码头,专供汉茶出口外运,汉埠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