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讲 地图 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如中国政区图、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等。 一、地图的三要素 (一)比例尺 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示形式: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例1:在一张地图上,60°N纬线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为 11.1cm,经度相差 30°。则此图的比例尺是 A、1:15000000 B、1:1000000 C、1:30000000 D、1:1500000 3.大小 ①比例尺的大小与分母的关系 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②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地图反映实际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地理事物越简略。 图幅大小相等时 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例2:甲乙两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甲图的比例尺是乙图的两倍,两幅地图相比较 A 乙图上一厘米代表的水平距离是甲图的2倍 B 乙图表示的范围比甲图广,内容比甲图详细 C 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广,内容比乙图详细 D 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小,内容比乙图粗略 4、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 ①比例尺放大: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或原比例尺×( 1+放大倍数)。 例如:将 1/20000的比例尺放大 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 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 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或原比例尺×(1-缩小倍数) 例如:将 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 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1/160000, 比例尺缩小。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2,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4 注意:比例尺缩放只是对距离的缩放,而不是对图的缩放。 地图图幅放大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倍数的平方。 例3:将 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 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图比例尺为 1:2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 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