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之美)网络通识课考试 (9 0 .0 分) 选择题(7 0 分) 1、叶嘉莹《向晚二首》“向晚出林独自寻”中“寻”的正确理解是: (1.00 分) A.寻找 B.寻问 C.追寻 D.思考未来 2、词这种文体产生的背景是: (1.00 分) A.现实生活 B.歌台舞榭(饮宴的场所) C.劳动 D.祭祀 3、《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叹是由词中哪句引起的 (1.00 分) A.问君能有几多愁 B.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往事知多少 D.小楼昨夜又东风 4、阴历的六月按照中国的传统是那种花的月份? (1.00 分) A.栀子 B.桂花 C.荷花 D.蔷薇 5、柳树的一般寓意不包括: (1.00 分) A.相思 B.“留” C.送别 D.爱情 6、叶嘉莹先生的《南溟》一诗,诗名典故出自? (1.00 分) A.《法华经》 B.《山海经》 C.《庄子》 D.《老子》 7、“《秦妇吟》秀才”指的是谁? (1.00 分) 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韦庄 8、司马相如所写的《长门赋》最早见于下列哪本古籍? (1.00 分) A.《四库全书》 B.《文心雕龙》 C.《昭明文选》 D.《古文观止》 9、《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1.00 分) A.班固 B.班昭 C.许慎 D.刘勰 10、下列对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 分) A.这首小词描述了一个美人梳妆簪花的景象 B.这首小词寄托了温庭筠“不遇”的感慨之情 C.这首词收录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著的《花间集》 D.张惠言对这首词的评语是“感士不遇也” 11、下列诗句中,运用转喻手法的是: (1.00 分) A.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D.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12、最早有自觉意识将词诗化的作者是? (1.00 分) A.陈同甫 B.苏轼 C.黄庭坚 D.辛弃疾 13、谢安生活的时期是在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 (1.00 分) A.东汉 B.西汉 C.东晋 D.西晋 14、以下哪句是体现《诗经》兴的表现手法? (1.00 分)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B.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15、“细雨梦回鸡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