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林大仙 1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概念整合 1、 美学学科的名称 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 1750 年首次提出来的。 Aesthetica 拉丁文原义:感性学/感觉学 2、 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3、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西方——柏拉图 中国——老子) 4、 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5、 康德的美学巨著《判断力的批判》 6、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美本身”的问题。希庇阿斯的那些答案只是回答“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没有回答“美本身”的问题。 “美是难得” 7、黑格尔对美下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8、20 世纪50 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主要有四种观点 记住后两种(选择题): ①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②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物与物形象。 物甲:本身(客观) 物乙:物的形象(主观)使人产生美感。“象” 9、 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10、 如何区分艺术&非艺术:看作品能不能呈现一个意向世界。 11、 “意象”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易传》。第一次铸成这个词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文心雕龙》 12、 王国维认为美的对立面是“眩惑”。所谓“眩惑”,就是陷入实用利害关系的欲念之中。由于美感是超功利的,所以“眩惑”与美相反对。 13、 海德格尔:“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美属于真理的自行发生” 这里的“真理”,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事物的本质、规律,不是逻辑的“真”,也不是尼采所反对的所谓“真的世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或康德的“物自体”)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生活世界”。 14、 西方美学中的审美态度的理论,在中国美学中就是审美心胸的理论 15、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体现的美学观念是移情。 16、 泰纳《艺术哲学》中说明“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决定审美和艺术的面貌。 17、 学者们一般认为,中国人对于自然美的发现,是在魏晋时期。 18、 模仿说主张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芬奇、别林斯基。 选择题,哪些人不是模仿说···· 19、 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20、 意境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定范畴。(选择题) 21、 博克第一次把崇高作为与优美对立的审美范畴进行研究。(郞吉弩斯提出崇高,但不是研究) 22、 优美是古希腊文化培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