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日常护理知识与技能大全 -1 - 日常起居照护 1. 居室环境要求 (1)安静 安静的环境使人能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陪护人员要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门关门轻。 (2)整洁 居室内床、桌、椅应排列整齐; 床铺采用湿式清扫(用半干小毛巾); 照护对象的排泄物与废弃物及时清除。 (3)温度和湿度 备室温计了解室内温度,及时进行调节。居室内的温度一般为18-22℃,老人的居室温度22-24 ℃。 居室内湿度以 50%-60%为宜,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会引起咽痛、口干,可在地上撒水,挂上湿毛巾。湿度过高,会感到闷热难受,根据情况开窗通风。 (4)通风 通风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从而保持空气的新鲜。 通风时间根据通风条件、居室面积大小、室内外温差而定,一般通风时间 30 分钟。 开窗通风时,对老弱病残者需添加衣服,并应避免对流风。 (5)采光和照明 室内光线应充足,使人感觉舒适、明亮;但夜间尽量开地灯与小灯,这样既不影响人入睡,又不影响必要的看护。 尽可能让照料对象与日光直接接触,若情况允许,可陪护照料对象去室外活动,但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者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 (6)安全 据调查,87.9%的老人有慢性疾病,其中 51.5%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76.8%的老人长期服用1-3 种药物,服用4-6 种的占 21.2%;52.5%的老人曾在家或户外发生过安全问题;100%的老人认为安全问题对他们很重要。 物理性损伤及预防 机械性损伤及防范 常见的机械性损伤有跌倒、撞伤等。 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者及婴幼儿可用床栏保护,必要时可用约束带适当约束; 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初次下床活动者应注意搀扶,防止跌倒; 室内地面注意保持干燥、整洁,物品放置稳妥; 通道等进出口处应避免堆放杂物,防止发生撞伤、跌倒; 常用的物品应放在容易拿取处。 温度性损伤及防范 常见的温度性损伤有热水袋、热水瓶所致的烫伤,煤气、酒精等易燃物品所致的烧伤;室内加热器所致的灼伤;用冰袋所致冻伤等。 在使用热、冷时应按规范要求做,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鼓励照护对象及时反映不适; 热水瓶放稳妥安全处; 易燃物品妥善保管。 压力性损伤及防范 长期卧床者骨突部位长期受压发生褥疮(压疮)。 加强长期卧床者的皮肤护理: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 化学性损伤及防范 应用各种化学性药物时,由于药物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用药次数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