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点十 把握人称和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 (难易程度:★★) ●考点讲练 【考点 2011】 ①第②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时,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2011 年安徽省)《生机勃勃的大阳花》 ②本文不止一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000年云南省德宏州)《德宏的冬色》 【考点讲析】 (一)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不同,阅读中应仔细体会。 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进行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更便于叙述发生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的事情。 (二)记叙类文章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写作方法(手法),也叫表现手法(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等。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3)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4)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5)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6)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7)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