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将今论古: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 ,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时间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宇宙: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的统一。大地水准面:是指平均海水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大洋中脊:是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它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带。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浊流:是海洋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为固态岩石所组成。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中间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古登堡面:使纵波速度突然降低,横波速度突然消失的面。莫霍面:使纵波速度突然略微增加,横波速度也增加的面。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要素。软流层:存在上地幔上部,其特征是出现地震低速带。岩石圈:地质年代:是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生物演化律: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地质体之间的切割率: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者切割者为新、被切割者为老。地质作用:把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风化壳: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差异风化:指在地面出露的、同时存在的抗风化性能不同的岩石,因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同,在形态上表现出凹凸不平或参差不齐的现象。土壤:是指地球表面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以及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进行破坏,使其加深、加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