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王雍君所长/教授2003年3月说明这个笔记是我根据杭州会议上的讲稿改编完成的。当时的讲课很随机并且速度很快,但我个人认为这个专题很有意义,所以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记录了下来,但是其中有些地方会参杂一些我个人的见解,希望大家见谅,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激飞专题•(1)财务决策的盲区与误区•(2)报表分析与诊断一、财务决策的盲区与误区主题:1、利润的盲区2、平均数的幻觉3、用边际概念作决策4、当心会计成本5、区分VC和FC6、真的能保本吗?7、机会成本的盲区8、NPV陷阱利润盲区(1)•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现值考虑:年度利润为100万但分别在1月份和第12月份实现的两个公司业绩一样好吗?•长期决策应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NPV(净现值)法—IRR(内部收益报酬率)法利润盲区(2)•未考虑投资风险考虑:两个都对外投资,也都赚取100万利润(时间分布完全相同)的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是一样的好吗?现金流量更值得关注—能够用来投资的是现金—资产乃至整个企业经济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未来能产生多少现金流量利润盲区(3)•利润计算中考虑了无关成本•财务决策的基本原则决策必须且只须考虑相关成本•即便是短期决策亦不是好的尺度•短期决策中最好使用净贡献毛利=收入-相关成本利润盲区(4)•利润的主观性——易被操纵--折旧/摊销--在建工程--应收款项--存货•现金流量具有高度的客观性且易界定利润盲区(5)•经济利润—经济学家眼中的利润•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风险贴水)•根本没有利润(竞争与风险环境下)—除非垄断•核心竞争力=合法的垄断(不可替代性)理解•在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信息被共享,盈利的可能也被无限的缩水。•细分目标市场,瓜分市场份额,变得尤为重要。•挖掘盈利成为寻找新兴市场,开发新产品的原动力。•价格联盟、寡头垄断成为必然。利润盲区(6)案例1—利润即便对于短期决策亦未必为最佳标尺:希望赊购1000元的顾客A在3个月内付清款项的概率为95%。假设赊销额的80%为对该顾客的投资,必要报酬率为20%的无差别付款概率。问:应否给予该顾客信用?NPV=pR/(1+r)n–C=95%*1000/(1+20%)3/12–1000*80%=108大于0结论:应该给予信用利润盲区(7)案例1(续):思考这类决策的另一方法是计算NPV=0时的付款概率—“无差别付款概率”:给予/不给予信用都“无所谓”。公式为:P=C(1+r)n/R=800(1+20%)3/12/1000=84%预计的概率95%超过了84%,故应给予信用。无差别付款概率•“无差别付款概率”=0为风险临界点•“无差别付款概率”是考虑给客户赊销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利润盲区(8)案例2:某企业在A、B、C三种产品选择一种获利最大的产品进行生产,每年总的固定成本15万元,总的生产能力为4万小时,产品均可销售出去。有关资料如下:产品A产品B产品C销售单价2050120单位VC122670小时/每件2410利润盲区(9)案例2(续)——错在何处?制造费用分配率=150000/40000=3.75元/小时产品A产品B产品C单位VC+122670单位制造费用(分配率*工时/件)7.51537.5=单位成本19.541107.5销售价格2050120单位利润0.5912.5决策(错误):选择C利润盲区(10)案例2(续)——犯了哪两个错误?•“利润”中包含了无关成本—会计分摊的结果•没有考虑约束因素—工时利润盲区(11)案例2(续)——怎样做决策才正确?产品A产品B产品C贡献毛利/件82450贡献毛利/小时8/2=424/4=650/10=5决策:选择B—正确的决策(前提是单一约束)平均数的幻觉(1)平均量与边际量—以成本为例:平均成本=ΣC/ΣQ边际成本=ΔC/ΔQ增量成本的引入平均数的幻觉(2)案例1:A产品的平均利润为100元,是否应继续(扩大)生产?B产品的平均利润为-100元,是否应“灭”了它?会计的通常答案:是平均数的幻觉(3)案例2:企业过去5年中每年花100万元发展和留住了1,000名顾客——每位顾客的平均成本为1,000元;另外,经测算平均每位顾客为企业带来的利润(扣除所有的相关成本)平均为100元。投资回报率高达10%业绩是相当不错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很可能在未来年度继续增加在发展和留住顾客上的投资——例如每年一如既往增加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