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陷穴处理施工工艺 洞穴分为岩溶、黄土陷穴,以及采空坑道、地窖、枯井、墓穴等人工洞穴。洞穴处理需清除浅溶洞中淤泥及其松软沉积物,铲除溶洞表面溶蚀部分,将洞壁倾斜部分做成台阶。采用填片石及水泥土组成的混合物回填,需回填密实。压浆加固处理,应按施工图要求或由现场试验确定配合比配置水泥砂浆,加固地基前,通过试验确定灌浆孔深度、孔距及灌浆压力等有关技术参数;按施工图要求布置钻孔,宜为梅花型布置,按施工图要求预留一定数量的检查孔,并按施工图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利用灌浆孔进一步探明地质情况,当岩溶的范围和深度与施工图不符时,应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 1 工艺特点 本工艺操作简单,处理效果直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路、铁路路基洞穴处理施工。 3 工艺原理及设计要求 本施工工艺主要是采用填充物将洞穴或陷穴回填密实,或通过压浆处理等方式填充孔洞。主要设计为采用填片石及水泥土组成的混合物回填,或采用锚固压浆加固处理等。 4 施工工艺流程 4.1 岩溶洞穴处理施工工艺流程 岩溶洞穴处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1。 4.2 黄土陷穴处理施工工艺流程 黄土陷穴处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2。 5 施工要点 5.1 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根据勘探资料,对施工地段进行地质核查。洞穴处理后,应有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对处理范围、效果予以确认。 2)施工前应先疏排地表水,防止地表水下渗;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按施工图要求办理。 3)洞穴处理所用材料应符合施工图要求,进场时应进行现场验收。 5.2 施工工艺要点 5.2.1 岩溶洞穴处治施工方法要点 5.2.1.1 排离岩溶水 可溶性岩石裂隙或孔洞中的地下水叫岩溶水。在可溶性岩石中,常有一些宽大的溶蚀裂隙和分部不均、规模不等的溶洞以各种形式与地表水相联系,形成含水体系。在溶蚀基准面以上的岩溶水往往不流动,呈管状分部,大的形成暗河;水量和水位随季节的变化幅度较大;在溶蚀基准面以下的岩溶水往往形成水池或地下湖。岩溶地区开挖路基,常在边坡或路基上出现涌水现象。岩溶水有 一定的径流系统,涌水量大,特别是山区的岩溶水,由于补给位置高,形成有较大的动水压力,宜疏不宜堵。 排离岩溶水的工程措施应按规模、危害程度和处理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排水设施和位置,恰当的排水功能,利用地面排水沟渠相互配合,构成统一的排水系统。将危及路基的岩溶水排除,防止漫流、滞积或下渗,排离方法有疏导、截留、围埝、改道等。 1)排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