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3 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 设计理念 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 、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 、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对资源的利用,资源的持续培育和利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大,人们一直在不受阻碍地以掠夺方式利用地球的资源,现在某些自然资源受到严重在破坏,甚至有些非可再生资源出现了耗竭的现象。因此安排了本节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应该在地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限度内利用资源,避免自然资源的耗竭,使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 本节着重要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如何分类的? 二、从生产、生活出发,探究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三世界重要的资源的分布;四、从而倡导学生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纵观教材,优点明显:一是数据可信说服力强;二是活动类型多样,注重学生能力发展。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活动的问题设置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 学情分析: 对于资源与人类的紧密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中预学生对资源的认识还缺乏系统性、条理性,有些认识不够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课标要求分解成若干分要求,然后设置问题情境,依托学生现有感性认识,通过分层递进的问 题 设 置 引 导 学 生 逐 步 形 成 知 识 的 建 构 , 并 且 形 成 提 出 问 题 、 探究 问 题 、 解 决 问 题 的 地 理 能 力 与 思 维 方 法 ; 其 次 , 教 师 通 过 创设 学 生 熟 悉 的 、 关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