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 4 6 、4 7 页,练习十第 1 、4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 6 、7 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学情分析: 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入学,因此组织性比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我在课堂上总会正面引导。一年级的孩子对“玩”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以快乐为本的,无忧无虑,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学好一年级数学,就必须 首先从激发、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手。因此在教学中用直观的教具、或者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会更有效,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所以我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对孩子们学习数学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 、 知识与技能: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 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地列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难点: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学习新知识。 教学方法: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为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看图说图中的意思,计算螃蟹的数量 2 、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计算纸风车的数量 二、创设情境,研究加法问题。 1、出示课本 46 页情境图 (10 分) 2、请同学们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