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律动的教学并不始于奥尔夫 ,而是整个欧洲在本世纪初的一种思潮。”那是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对人体、对从事体育、体操和舞蹈的一种新的感觉。支配着欧洲的青年。”奥尔夫。达尔克罗斯、拉班、维格曼是这个潮流的代表人物 .特别是达尔克罗斯作为一位音乐学院的教师 ,创造了体态律动的音乐教育体系风靡欧洲。奥尔夭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了自己的体系。所以说奥尔夫的结合动作的教学方法是从达氏吸收并发展起来的 ,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达氏动作使用的音乐只限于钢琴 l 但奥尔夫扩大到一切声响首先是敲击乐器和音条乐器 .另外在嗓音方面也都包括进去了。达氏的动作训练音乐与西方音乐体系更接近 ,尤其对乐理、练耳、即兴等均是西方音乐体系的 ,它在系统性上比奥尔夫更清晰.而奥尔夫在音乐语言体系上更开放些。特别是由于要求与动作结合的音乐是由学生亲自参与演奏的 ,不可能在艺术性上要求那么高。再一个重要区别是达氏的教师本人钢琴演奏水准尤其即兴水准要非常高 ,而奥尔夫体系则完全不这么要求。一、奥尔夫的动作训练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L 听鼓声做动作练习听教师的鼓声”走”、”跑”,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20161 / 8★精品文档★是动作要与鼓声相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鼓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等 ,还可以在停止时下一个动作口令 ;训练反应能力。这种口令包括一个规定的动作如”蹲下”、”趴下”、”一条腿抬起” ;也可以不规定动作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造型动作:还可发口令:”几人一组!”或规定二人一组 ,用身体某部位相碰等等”、等等。这方面的游戏特别多 ,只要教师不断开动脑筋会有更多可能性挖掘出来。2 声势练习奥尔夫和凯特曼创造的用具体动作发出响声的练习 --”声势”是对世界音乐教学的一大贡献,我们称为”古典声势”,这是根据四部合唱设计的控指、拍手、拍腿、跺脚四个声部。它们的记谱是这样的 :符干朝上为右 ,符干朝下为左的练习范例,有极高的价值,是一部传世佳典。1)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础方法 ,它可以从拍手开始,发展到四种方式,现在各国还有根据非洲、拉丁美洲以及美国本土的民间歌舞中原有的形式增添不少新的内容如拍胸、拍头、拍臀 ,脚下音色丰富的踢吐节奏等。对训练节奏感、反应能力、身体的谐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