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重点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首先是在初中开始,而后在高中展开。主要表现在:(1)改变课程名称。高中仍为“思想政治”,初中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这种改变即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在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4)更新课程内容。总的来说,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精选对学生发展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5)变革教学方式。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6)重建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目的由过分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评价内容由单纯重视知识评价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转变,评价方式从单纯笔纸测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化。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一)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核心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高素质的公民,对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思想政治(品德)课就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工薪的思想品德素质,后者侧重于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归根结底都是把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根本目标。因此,从最终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公民素质教育课程。(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1、思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双重属性,而思想性是其根本性质,也是这门课程的灵魂,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12、综合性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