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位普通劳动者的故事 唱响劳动者之歌。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把视线投到从2006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脱颖而出的“状元”们以及几位被授予四川拾五一”劳动奖章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有的是工人,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茶艺师,还有的是营业员„„尽管行业不相同,经历不一样,但是我们在8位劳动者身上都能看到奋斗不懈、努力不辍的珍贵品质,他们的故事也许能给大家最好的启示——劳动光荣! 潘勇强 有股永不服输的干劲 2006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数控铣工比赛第二名 20世纪 80年代初出生的潘勇强于 2000年7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5701工厂航空零配件制造中心加工中心当上了一名操作工。“他是数控办里最年轻的一个小伙子,但他有股永不服输的干劲”。据他的同事介绍,潘勇强最大的特点就是热爱学习。潘勇强也认为,正因为自己年轻,经验不足,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从事数控加工以来,潘勇强进步很大”,遇到加工困难的零件从不推托,而是把此当成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一次做好,次次做好,越做越好”成为他的工作信念。在2006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中,潘勇强获得数控铣工第二名,而他的同事吴传华则夺得了第一名。在接受采访时,潘勇强说,今后,将继续努力学习数控铣工的技术,细心钻研,向做得好的同事们学习,争取在今年的“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杨国发 “既然干了,就要干好” 2006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锻造工比赛第一名 杨国发是成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锻造工。他的工作环境里没有冬天——1000多℃的高温,让在这里工作的他即使是在下雪天穿一件衬衣,也热得直冒汗。尽管如此,杨国发一干就是18年,在 2006年的“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中,他获得锻造工比赛第一名,被市总工会评为“成都市技术能手”。 “在很多人眼中,我的工作环境可能确实不好。但是我觉得,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应该把它干好。”这是杨国发对自己工作最为质朴的看法。为了学好技术,杨国发在 1988年进入公司后,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很快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此外,杨国发还热心参加锻铸公司组织的技师带徒活动,给同事们耐心细致讲解每项锻件的图纸,手把手地传授每道工序的操作方法,提高大家的技术水平。杨国发说:“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年轻工人,让他们的技术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公司任务,加快公司的发展。” 周晓芳 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