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尾矿浓缩与输送 管道水力输送不溶固体物是一种效率高,成本低,投资少,占地少无污染的运输形式。我国金属矿山选矿厂的尾矿一般都是采用管道水力输送至尾矿库。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人们对尾矿处理不很重视,对尾矿输送技术研究较少,那时的尾矿输送浓度普遍都很低。1984年原冶金部黑色金属矿山情报网曾组织尾矿技术调查组对国内 20个有代表性的铁矿选矿厂的尾矿输送系统进行过全面调查,各选矿厂尾矿输送浓度实际运行情况如表 9-1。 表 9-1 20个选矿厂尾矿输送重量浓度 选矿厂名称 输送浓度 (%) 选矿厂名称 输送浓度 (%) 南芬 10 酒钢 12.1 东鞍山 18 包钢 14.2 鞍钢烧结厂 20 石人沟 10 齐大山 12.4 符山 12~16 歪头山 12.9 凹山 13.3 大孤山 16.3 梅山 15 弓长岭 11 大冶 10 大石河 15.4 攀钢 20 水厂 15.3 铁坑 7 峨口 22.2 海南 15 由此表可知那时的尾矿输送浓度最低 10%左右,最高仅为20%左右。大家都知道如果尾矿输送浓度为15%,则每输送 1t干尾矿就需携带约5.7m3水,如此低的输送浓度几乎是用尾矿输送系统在输水,大大降低尾矿输送系统的效率,无为地消耗大量电能,增加矿石处理成本。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原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高浓度输送主要在国外用于精矿长距离管道水力输送。其设计参数主要采用被输送物料的试验参数。尾矿由于不创造价值,输送距离又比较近,所以尾矿输送的试验资料非常少,铁选厂尾矿输送只能参照一些低浓度计算方法进行设计。一般设计浓度都不超过25%。 (2)生产能力原因。当时有些选矿厂实际生产能力能不达到选矿设计规模,造成尾矿输送系统能力偏大,尤其是输送管径偏大,不得不降低设计浓度,增加矿浆流量来保持管道流速达到输送临界流速,防止尾砂沉积堵塞管道。 (3)浓缩、输送设备原因。尾矿浓缩、输送设备的落后也是造成尾矿低输送浓度输送的主要原因之一。尾矿浓缩是尾矿输送系统的关键环节,尾矿输送浓度主要取决于浓缩池底流浓度。从调查的 20个选矿厂尾矿粒度(见表 9-2)和尾矿浓缩池底流浓度(见表 9-3)情况看,我国铁尾矿粒度是比较偏细的,大多数选矿厂目前使用的普通浓缩机及相应的浓缩池是建国初期的产品,从三十多年使用情况看,这种浓缩池对尾矿平均粒度较细的尾矿适应性和处理效果都不理想。限制了尾矿输送浓度提高。 输送泵以衬胶泵为主,该种泵扬程低,效率低,耐磨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