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ANSYS中的超单元

ANSYS中的超单元_第1页
1/20
ANSYS中的超单元_第2页
2/20
ANSYS中的超单元_第3页
3/20
1 ANSYS 中的超单元 - 瞬态响应分析 3 使用超单元进行瞬态响应分析 使用超单元进行瞬态响应分析的过程同样分为三个阶段:生成超单元模型、使用超单元数据和扩展超单元模型。 使用静力分析的同一模型,约束条件与静力情况相同。载荷为另一端各节点上的冲击力 100 * sin (360 * 10 * t) (作用时间为 0.05” 的半正弦波)。相应的激励力时程曲线为: t(s) 0 0.005 0.01 0.015 0.02 0.025 F(N) 0 30.9 58.78 80.9 95.11 100 t(s) 0.03 0.035 0.04 0.045 0.05 0.2 F(N) 95.11 80.9 58.78 30.9 0 0 采用瑞利阻尼 (相当粘性阻尼 ξ = 0.03,频率取 10 Hz): alpha = 1.885 beta = 0.00048 首先对整个结构进行分析,相应的响应计算结果如下: 2 图 4 2 最大位移响应,t = 0.026” 3 图 43 (绝对值) 最大加速度响应,t = 0.051” 图 44 最大 Mis es 应力响应,t = 0.026” 4 图 4 5 节点 5 3 2 位移响应时程曲线 图 4 6 节点 5 3 2 加速度响应时程曲线 5 图 47 节点 72 Mis es 应力响应时程曲线 使用超单元,按照上述步骤操作如下: (1) 生成超单元 操作方法与静力分析相同,先建立整个模型,然后选择后半段作为超单元,前半段作为非超单元,分别存为 s e_r1.db (超单元部分) 和 s e_r2.db (非超单元部分) 两个文件,然后分别处理。 对于 s e_r1.db 模型,按照超单元方式进行处理,现在要做的只需删除前半段 area 上的网格,结果就是建立超单元所需的模型。 然后直接进入创建超单元矩阵的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6 A 进入求解模块: 命令:/Solu GUI:Main menu -> Solution B 设置分析类型为 “子结构或部件模态综合 “ 命令:ANTYPE GUI :Main menu -> Solution -> Analysis Type -> New Analysis 选择 Substructuring/CMS (子结构或部件模态综合) 对于本例,首先选择新的求解类型:由于是设置超单元,故求解类型选择 SUbstructuring/CMS。 图 48 选择求解类型 7 C 设置子结构的分析选项 命令:SEOPT GUI: Main menu -> Solution -> Analysis Type -> Analysis Options 设置内容有: 方程求解方法 (波前法 – 默认,或稀疏矩阵法 – 推荐); 要求生成的矩阵: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 要求输出到 output 窗口的矩阵 (默认不输出) ; 扩展超单元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ANSYS中的超单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