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技术主讲人:顾惠斌主讲人:顾惠斌一发展史:最早是在1818年由英国工程师布鲁诺尔(M.I,Brunel)发明的,他是从船的木板中,有一种蛀虫钻出孔道,并用它分泌的粘液加固洞穴得到启发而研制出的,并于1825年开始用一个宽11.58m、高6.7m的矩形盾构,在英国伦教的泰晤出河下面修建世界第一条水底隧道。施工中遇到泥水涌入隧道的极大困难,两次被淹,直至1835年对后构作了改良.用压气辅助施工,才于1843年完工。隧道全长458m。1888~1890年间用盾构法在美国和加拿大间的圣克莱(St,Clair)河下建成了一条直径为6.40m,长为1870m的萨尔尼亚(Sarnia)水底隧道,为盾构法修建隧道开拓了更为广阔地发展前景。20世纪初,盾构法施工已在美、英、法、俄等国开始推广,已用在水底公路隧道、地下铁道、上下水道、电力、通讯煤气等市政公用地下设施管道。1932年原苏联开始用直径为6.6~9.5m的盾构先后在其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城市修建地下铁道的区间隧道及车站。1922年日本开始用盾构法修筑国铁奥羽线折渡隧道。1953年东北阜新煤矿用直径2.6米手掘式盾构修建疏水管道盾构机主要由壳体推进系统拼装系统出土系统组成设置盾构外壳的目的是保护掘削、排土、推进、施工衬砌等所有作业设备、装置的安全,故整个外壳用钢板制作,并用环形梁加固支承。1,盾构壳体从工作面开始可分为切口环、支承环和盾尾三部分。二盾构机的结构盾构机盾构机盾构纵剖图切口环:是盾构的前导部分,在其内部和前方可以设置各种类型的开挖和支承地层的装置支承环:是盾构的主要承载结构,沿其内周边均匀地装有推动盾构前进的千斤顶,以及开挖机械的驱动装置和排土装置盾尾:是衬砌作业的场所,其内部设置衬砌拼装机盾构灵敏度:L/D,越小越灵敏盾构纵剖图切口环:是盾构的前导部分,在其内部和前方可以设置各种类型的开挖和支承地层的装置支承环:是盾构的主要承载结构,沿其内周边均匀地装有推动盾构前进的千斤顶,以及开挖机械的驱动装置和排土装置盾尾:是衬砌作业的场所,其内部设置衬砌拼装机盾构灵敏度:L/D,越小越灵敏公穿铁箱涵顶进施工控制室控制台2,盾构推进系统(一)盾构的推力盾构的前进和方向调整是靠千斤顶推进实现的。因此,要求盾构千斤顶有足够力可用以克服盾构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决定盾构的推力主要有如下因素。(1)盾构壳体与土之间的摩擦力;(2)工作面推进阻力;(3)推进中切口插入土中的阻力;(4)管片与盾尾摩擦阻力等。除了考虑以上因素外,还有转向、纠偏、防偏转的稳定装置,挡板等的阻力和后车架的牵引阻力等。一般来说,把考虑以上因素的计算值再乘以安全系数2所得的数值作为盾构的推力。螺旋输送机出土土箱运土井口土箱吊运出土出土盾构法施工概貌盾构盾构千斤顶压浆孔在盾尾空隙中的压浆出土转盘盾构正面网格管片拼装机管片压浆泵出土机由管片组成的隧道衬砌结构后盾管片竖井盾构法施工概貌盾构法是使用所谓的“盾构”机械,在围岩中推进,一边防止土砂的崩坍,一边在其内部进行开挖、衬砌作业修建隧道的方法。三盾构法的主要优缺点①除竖井施工外,施工作业均在地下进行,噪音、振动引起的公害小,既不影响地面交通,又可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噪音和振动影响。②盾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主要工序循环进行,施工易于管理,施工人员也较少,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③土方量外运较少。④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中日两国盾构隧道各项成本费用构成⑤施工不受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⑥隧道的施工费用不受覆土量多少影响,适宜于建造覆土较深的隧道。在土质差水位高的地方建设埋深较大的隧道,盾构法有较好的技术经济优越性。⑦当隧道穿过河底或其他建筑物时,不影响施工。⑧只要设法使盾构的开挖面稳定,则隧道越深、地基越差、土中影响施工的埋设物等越多,与明挖法相比,经济上、施工进度上越有利。①当隧道曲线半径过小时,施工较为困难。②在陆地建造隧道时,如隧道覆土太浅,开挖面稳定甚为困难,甚至不能施工,而在水下时,如覆土太浅则盾构法施工不够安全,要确保一定厚度的覆土。③竖井中长期有噪声和振动,要有解决的措施。④盾构施工中采用全气压方法以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