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 的复制》的教学设计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3 节 DNA 的复制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 章第3 节的内容。DNA 分子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本节课在联系 DNA 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 DNA 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基因位于染色体让,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规律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DNA 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内容的调整: 以前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只是按照课本对 1958 年 Meselson 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的实验前半部分进行探究,结果发现高考中出现该实验后半部分的实验设计思想,同时发现学生很难将DNA 的复制与真核细胞分裂这两个微观、动态过程进行有效整合,结果导致高考失分,因此在此次教学设计中,增加了 1958 年 Meselson 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的后半部分,以及 1958 年 Herbert Tay lar 以蚕 豆 根 尖 细胞为实验材料的实验。 对这节课内容进行合理的拓 展 和延 伸 ,在教学中将基础知识与经 典 实验有机 的结合起来 ,不 仅 不 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 担 ,而 且 由 于完 成 了 对 DNA 的双 螺 旋 结构、DNA 的复制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等知识的有效整合,回 归 到 生命 活 动的真实状 态,防 止 教学时人为地割 裂,学生更 易 理解,同时由 于反 复使 用假 说 演 绎 法 探究问 题 ,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科 学方 法 的训 练 和科 学思维 方 式 的培 养 ,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和逻 辑 推 理能力 得 以很好提升 。 (二)学情 分析 1.知识水 平 :学生已 具有了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 双 螺 旋 结构等基本知识,也 已经 知道 密 度 梯 度 离 心 和同位素 示 踪 等实验方 法 。 2.能力 水 平 :学生已 经 初 步学会运 用假 说 演 绎 法 探究问 题 ,具有一定 的实验分析能力和逻 辑 推 理能力 。 3.心 理水 平 : 兴 趣 是做 好的老 师 ,对于高二学生来 说 ,严 密 的逻 辑 推 理和分析问 题 所 带 来 的愉 悦 是一种 高层 次的精 神 体验,教学时,可以通过创 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