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一、概述(一)定义与分类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NSVT 是指心电图上连续出现 3 个及以上室性期前收缩,频率一般 100~200 次/min,在 30s 内自行终止[1-2]。2.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是指同一心电图导联中 QRS 波形态一致,发作持续时间>30s,或虽然<30s,但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3]。分为结构性心脏病的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和不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指的是QRS 波形态可以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100 次/min 的室性心律失常。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蜕变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发生在 QT 间期延长患者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QRS 波常围绕心电图等电位线扭转,被称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TdP 常与药物和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延迟复极密切相关,因此,发生TdP 时应积极寻找并纠正相关诱因[4]。4.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形式。5.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是指 24h 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3 次,并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1]。(二)流行病学1.NSVT:NSVT 是临床上常见的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在结构性心脏病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都较常见,也可见于表面健康的人群。在伴有心悸症状的所有患者中,约有6%为NSVT[5]。由于大多数NSVT 患者无症状,仅有 50%左右的 NSVT 患者可重复记录[6],所以难以得到可靠的 NSVT 流行病学资料。在 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中,0~3%的健康、无症状的个体发现有 NSVT,男性和女性没有显著差别。有报道显示 11%的表面健康的老年人有NSVT[7]。多数情况下,NSVT 发生短暂,无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上对NSVT 患者的主要问题是甄别这些看似正常而实际上有潜在疾病的人群,并对合并有NSVT 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NSVT 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脏性猝死(SCD)危险性增加的信号,所以对于 NSVT 患者,治疗患者的基础心脏病比治疗心律失常更重要[8]。2.SMVT:约 90%的 SMVT 发生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以缺血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有45%~59%的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接受导管消融治疗[9-10]。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