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月光曲》课堂实录第一课时〔课前学生有预习〕〔上课铃响后,教师满面笑容地走到讲台中间。环视全班同学〕师:昨天让同学们预习了哪一篇课文?生:《月光曲》。〔师板书课题:月光曲〕师:一看课题──《月光曲》,怎么理解?生:在皎洁的月光下弹的一首钢琴曲叫《月光曲》。生:一首钢琴曲的名字叫《月光曲》。生:一首著名的钢琴曲的名字叫《月光曲》。师:理解得很好。那么,看了课文以后,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些什么事?生:讲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生回答的声音很小〕师:谁能再说一遍?声音大一点。生: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师:对了。〔师边重复“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边板书“传说”二字〕什么叫“传说”?生:就是民间流传的──〔生一时想不起下文说什么好,师轻轻地重复一句“民间流传的──”〕事。师:民间流传的一件事,或者说──第 1 页生:民间流传的故事。师:很好。这篇课文主要讲传说《月光曲》是怎样──〔生:谱写的〕谱成的。〔师打幻灯,投影生字词“谱(pǔ)写”〕师:〔边指投影〕“谱写”什么意思?把“谱”换一个词,简单地说就是──生:编写。师:音乐家写曲子叫“谱曲”。谱成就是写成。课文中讲的事情是“传说”。既然是“传说”,那就可能是真,也可能是──〔生:假〕或者有真有假。是群众中传说的故事。既然是故事,那一定有个完整的情节。根据你们过去学过的课文,像这样的文章,作者一定会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写?动动脑筋,看谁说得准。生:可能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束来写。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不同意见〕可能是这样:文章开始有一个──〔生:起因〕起因也叫故事的──〔生:开始〕或者叫做故事的──〔生:发生〕发生以后,文章就要──〔生:发展〕发展了,接着怎么呢?〔生:高潮〕最后到末了──〔生:结束〕师:既然是一篇传说的故事,〔师边说边板书:〕起因、发展、高潮、结束,咱们就应该顺着这样的思路来读。现在把书打开。你们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第 2 页〔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学生静静地听着〕〔教师读完后让学生提出问题〕生:他〔指贝多芬〕为什么走进那个姑娘的家里去?生:“他飞奔回客店”,是谁飞奔回客店?生:他没有谱那个《月光曲》,怎么能弹出来?生:穷人的家怎么会有钢琴?生:贝多芬给姑娘弹了一曲以后,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生:贝多芬弹完曲子以后,盲姑娘怎么知道他就是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