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组委会代表的父老乡亲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为修建祠堂捐款的倡议书范文为修建祠堂捐款的倡议书范文篇一:尊敬的—族亲: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始祖来我村立基发源已有 400 余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已建宗祠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我们的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等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祠堂重修组委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工作正式启动!通过组委会多次合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 7()余万元。族人、同志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号召我—族亲的创业者们伸出援手,共创善举。族人张光建捐款 40 万,族人张玉亮也捐款 10 万元,其他善举如一些打工者,也慷慨解囊,你一千,他八百,暂不一一细举,这都是我—族亲的骄傲。在此,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仍有缺额。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组委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子弟积极行动起米,能力不分大小,让我们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应广大族人的提议,凡我族人,不分年龄大小,捐款额高低不限;超过 100 元者,刻碑留名,以告后人。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将指日可待。募捐账号:中国银行组委会主任:副主任:成员:祠堂重修组委会二 0 年九月为修建祠堂捐款的倡议书范文篇二:各位宁氏宗亲:大家好!我们宁(甯)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炎黄帝的子孙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康叔的后代,公元前 11 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大封诸侯,中原地区出现许多小方国,累计达 57 个。他把卫国封给同母弟康叔,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公元前 770 年,进入春秋时代。卫国十世君武公,将其幼子季亹(wei)封于邑治,食采于甯,厥后子孙以邑为氏,此乃甯姓起源。时值卫武公 43 年、周平王元年,距今已近 2800 年历史。甯氏始于卫国,兴旺于齐国,因甯戚入齐国为相,功业与管仲同流,佐齐桓公称霸诸候。为此我们的郡号称为“齐国郡”。梁武帝时,有甯戚后裔宁逵,到广西钦州、岭南等地任职,其后代甯氏在岭南当地显赫百多年后。岭南始祖逵公五世孙原悌(官至谏议大夫兼修国史)的四世裔孙太四,是唐末昭宗时(889—904)殿中侍御史,昭宗被杀后,他弃官未归,于五代后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