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 59 页内容,第 60 页例题 4 及做一做,练习^一第 1、2 题。)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过程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3、情感态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复习题填空:©():()二比例尺②比例尺的前项大于后项,表示是把实际距离()了;比例尺的前项小于后项,表示是把实际距离()了。(二)初步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一只蜜蜂进入并且由小变大)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蜜蜂放大了。(板书:放大)2、课件出示:蜜蜂由大变小的动画。师: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蜜蜂缩小了。(板书:缩小)(三)联系生活实际 1、观察图片师:你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哪些是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课件出示教材中第 59 页图片)学生自由发言(图 1:缩小,图 2:放大,图 3:3/7放大,图 4 放大)2、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实践探索、学习新知(一)寻找放大的规律。出示图形(例 4)1、通过画正方形的放大图了解画法。(1)师:把正方形按 2:1 放大是什么意思?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是几格?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是几格?生:2:1=2,也就是要把正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 2 倍,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是 3 格,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是 6 格。(2)课件演示放大正方形的画法。(先定点,再连线。)2、自主学习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放大图的画法(1)师:把长方形按 2:1 放大是什么意思?原来长方形的长是几格?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几格?原来长方形的宽是几格?放大后长方形的宽是几格?引导学生得出:把长方形按 2:1 放大就是要把长方形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