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产密集型行业的管理软件规划中,EAM-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受关注度仅仅次于ERP了。EAM系统以企业的资产设备为主要管理对象,按照定期检修、状态检修、缺陷管理、技术改造、故障检修和停机大修等各种维护策略,建立以维修工单为核心的计划、执行和分析管理制度,旨在于实现资产的高效、可靠和安全的运行,同时缩减维修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众所周知,EAM系统是从 CMMS(计算机辅助维护管理系统)发展而来的。CMMS系统将着眼点放在维修的层次上,借助计算机实现维护工作管理和备件采购库存管理。而进入 EAM的阶段后,着眼点扩大到资产的层次上,从而在CMMS的基础上,将资产管理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安全与职业健康、维修成本、移动应用等子系统纳入 EAM范围之内。 目前市场上大大小小的EAM软件厂商很多,虽然有些厂商其产品仍然处于CMMS的阶段,但是领先的厂商已经开始进入下一代。那么,EAM下一步的发展何去何从呢?撇去让人眼花缭乱繁多的新名词和概念,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 IT的核心发展规则和目前行业领导者的动作,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展望: 1、EAM和 ERP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观察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条以集成为特征的更替主线。在资产管理领域,集成更多组件的EAM套件替代了CMMS系统。在整个企业管理领域,包含所有人、财、物管理的ERP套件替代了原先分散的众多小系统。这种融合众多小系统形成管理平台的发展方式,根本原因在于集成的平台套件能够提供更大的IT价值,同时又能缩减整体拥有成本。按照这种趋势,下一步必然就是 EAM和 ERP的融合。美国工厂维护资源中心 2004年在进行设备维护软件调查报告时,发现数百名企业当中,相比较于1999年,采用了商务套件进行资产管理的比率从第二升到了第一,清晰的体现了这种融合趋势。国内许多企业,如中石化和上海电力,也都是将 EAM融入广义的ERP范围内一起实施的先行者。 2.向战略决策型延伸 目前 EAM(包括 CMMS)系统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关注于流程性和事务性的管理,所以不难理解在某些企业中,企业高层觉得 EAM离自己有些远。这一状况将会由于两部分方案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第一是资产绩效管理方案,它可以从高层管理的角度,对资产应用和维护成本的绩效制定各项 KPI的战略目标,并通过来自于执行系统的实时经营数据,监控和分析战略的执行状况,以指导各部门的日常业务,从而将管理战略和业务操作有机的联系起来。 另一部分是和 EAM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