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需求、价格和均衡价格授课类型授课时间第周星期三第节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需求的含义,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供给的含义,供给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均衡价格的含义,供求定理;弹性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类型,并依据此原理分析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需求与供给原理、均衡理论、需求价格弹性为教学重点。各种弹性的计算以及运用供求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学时分配: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要与需求、需要定义:是人们对某种商品或劳务在心理上所产生的一种急需占有或满足的欲望。形成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人们对某种物品有缺乏的感受,二是要有消除这种缺乏感受的愿望。、需求定义:是指消费者在市场上对一种商品或劳务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个人需求: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市场需求:所有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需要和需求的关系:需要是需求的基础。二、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替代品:交替使用能够满足人们同一需求或相似需求的商品。例:各种衣服、肉、水果、日用品等。一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互补品:配合使用才能满足人们某一需求的商品。例:汽车与汽油、电与家电、酒与菜、镜架与镜片、左鞋与右鞋等。一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正常品,低档品正常商品: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正方向变动的商品。低档商品: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因不同人而异,因同一人的不同时期而异。、消费者的偏好偏好: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喜好或嗜好。1 / 9理论课学时年月日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无需求或需求小。广告宣传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从而改变需求。、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消费者对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补充)¤预期未来收入稳定增长,需求增加。¤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或下降,需求减少。(2)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预期商品未来价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