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 - 、 • 刖言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工作对于人文地理学有着重要意义。第一部分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一般方法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掌握区域地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的一般思路,能够独立开展简单的区域地理实践。2、印证课堂上学习的人文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人文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收集实习地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人文现象的空间特点,探索人地关系规律做准备工作。4、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研究视角和兴趣点,培养科学探险精神。5、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管理、及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6、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7、写出有一定见地的实习报告。二、基本内容、方式与阶段(一)基本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人文景观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原因;聚落的形成发展、作用及辐射范围;乡村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旅游者空间活动规律;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容量与旅游影响分析等。(二)实习方式集中时段,长途实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人文地理相关课程基本完成以后,约一周时间。主要方式有两种:基地模式:即选择人文地理现象比较典型、研究比较深入、资料比较齐全的地区(如皖南古村落),长期安排学生实习。点线模式: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经长期摸索,在人文地理的野外实习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点、线、面相结合,沿途考察地理环境的实习模式。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尽可能选择高效、经济、实用的路线,确定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实施具体考察。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以校车为交通工具,以南京为中心,400 千米左右为半径的范围作为实习区域,同时沿途考察地理环境,随时随地开展教学。与基地模式不同的是,野外实习的区域、实习路线、考察点不是长期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情况变化和课程需要加以选择设计。(三)主要阶段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野外考察阶段、总结阶段。1.准备阶段:野外实习之前必须有完善的准备,具体包括:⑴ 实习计划准备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实习班级、实习科目、实习指导教师和有关工作人员,确定实...